时间:2024-12-06 来源:本站
尘肺病是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引起肺部组织纤维化的疾病,多年以来一直是我们国家报告数量最大的、最多的一种职业病,约占我们所有报告职业病的90%,称得上是“头号职业病”,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认识和科学防治生产性粉尘尤为重要。本篇文章为您详细讲解粉尘的定义、来源、危害及预防措施等,牢记八字方针,共同远离粉尘危害。
什么是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于生产环境中的固体颗粒物,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病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广泛。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隧道开凿、筑路等;冶金工业中的原材料准备、矿石粉碎、筛分、配料等;机械制造工业中原料破碎、配料、清砂、打磨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的原料加工;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包装物品等生产过程;由于工艺原因和防、降尘措施不够完善,均可产生大量粉尘,污染生产环境。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生产性粉尘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粉尘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尘肺病(接触矽尘、煤尘等)、粉尘沉着症(接触铁及其化合物粉尘等)、过敏性肺炎(接触有机粉尘)、硬金属肺病(接触钨、钴等)、肺癌(接触石棉尘、砷尘等),以及其他呼吸系统疾患等。
局部作用:粉尘堵塞皮脂腺使皮肤干燥,可引起痤疮、毛囊炎、脓皮病等;粉尘对角膜的刺激及损伤可导致角膜的感觉丧失,角膜浑浊等改变;粉尘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引起鼻炎、咽炎、喉炎。
中毒作用:可溶性有毒粉尘进入呼吸道后,能很快被吸收入血流,引起中毒,如铅、砷、锰等有毒粉尘。
致癌作用:放射性粉尘可造成放射性损伤和致癌,人类肯定致癌物如石棉、游离二氧化硅、镍、铬、砷等粉尘可能引发呼吸和其他系统肿瘤。
如何预防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尘肺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防止粉尘的吸入,我国预防粉尘危害的八字方针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革,就是指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这是消除粉尘的主要途径。如遥控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避免接触粉尘;用含石英低的石灰石代替石英砂作为铸件材料,可减轻粉尘危害。
水,就是指湿式作业。这是一种既经济又简便实用的防尘措施,如石材湿式切割、研磨等。
密,就是指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方法。如采用密闭尘源与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逸。
风,就是指通风除尘,抽出的含尘空气再经除尘装置处理后排入大气。
护,即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存在粉尘的作业场所,可佩戴防尘护具作为辅助防护措施。效果好的有防尘安全帽、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适用于粉尘浓度高的环境。粉尘浓度低的环境可佩戴防尘口罩。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习惯。
管,即加强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劳动强度和作息时间,减少职业病危害。
教,主要是指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提高劳动者职业卫生防护意识和能力。
查,即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时、离岗前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上岗前检查时如发现有以下疾病者均不得从事接尘作业:活动性肺结核、严重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部疾病、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等。
稿件来源丨事业发展部 程遥
初审丨邢 军
复审丨杜 洋
终审丨徐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