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促进

Health Promotion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促进  >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职业卫生考试题库之三(50题)

时间:2022-04-24 来源:转载自“职业健康”

201.当事人对设区的市级职业病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鉴定书之日起()日内,向原鉴定组织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B)

A.10

B.15

C.20

D.30

 

202.高温天气是指县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发布的日最高气温达到( )的天气。(A)

A.35℃以上

B.36℃以上

C.37℃以上

D.38℃以上

 

203.用人单位采取降温措施,使作业场所温度( ),以及因行业特点不能停工或者因生产、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不适用《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第九条规定。(B)

A.低于34℃的(不含34℃)

B.低于35℃的(不含35℃)

C.低于36℃的(不含36℃)

D.低于37℃的(不含37℃)

 

204.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工作及温度在( )的作业场所工作。(B)

A.32℃以上

B.33℃以上

C.34℃以上

D.35℃以上

 

205.用人单位不得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而扣除或者降低劳动者工资。每年6月至10月期间,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以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不含33℃),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所需费用在()中列支。(B)

A.企业工会费

B.企业成本费

C.工人工资

D.企业所得税

 

206.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配备( )。劳动者出现中暑时,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病情严重的,应当立即送医院治疗。(A)

A.常用防暑药品

B.必备降温措施

C.应急救助药品

D.清凉饮料

 

207.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可以向( )申请鉴定。(B)

A.原诊断机构 

B. 原诊断机构所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诊断机构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上级医院

 

208.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每年至少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 C )

A.两次次全面检测

B.不定期检测工作

C.一次全面检测

D.三次全面检测

 

209.用人单位在收到定期检测报告后()之内,应当将定期检测结果向所在地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报告。(A)

A.1个月

B.2个月

C.15日

D.7日

 

210.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 )的,用人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立即进行整改。整改落实情况应有明确的记录并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备查。(C)

A.国家标准

B.国际标准

C.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

D.企业标准

 

211.用人单位未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处罚款()。(C)

A.五千至一万

B.一万至五万

C.十万以下

D.五万至十万

 

212.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在收到申报材料后()个工作日之内,出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回执》。(A)

A.5

B.15

C.20

D.30

 

213.职业病危害( )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不得施工。(A)

A.严重

B.一般

C.较重

D.特别严重

 

214.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 )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A)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应急健康检查

 

215.对未进行( )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C)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应急健康检查

 

216.职业病诊断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B)

A.2

B.3

C.5

D.6

 

217.( )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最终鉴定。(B)

A.市级

B.省级

C.国家级

D.县级

 

218.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组成人数为( )人以上单数。(B)

A.3

B.5

C.7

D.9

 

219.在我国,( )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C)

A.平均浓度

B.超限倍数

C.职业接触限值

D.阈限值

 

220.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超过( )人的,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劳动者在()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B)

A.50,50

B.100,100

C.150,150

D.200,200

 

221.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A)

A.职业卫生培训

B.职业卫生监护

C.职业卫生监测

D.职业卫生考核

 

222.因变更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或者岗位调整导致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变化的,用人单位应当重新对劳动者进行()的职业卫生培训。(A)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应急

 

223.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按照()的规定,及时、如实向所在地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D)

A.《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B.《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D.《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224.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的规定,向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B)

A.《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B.《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D.《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225.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应当按照()(GBZ158)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图形、警示线、警示语句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D)

A.《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B.《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D.《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226.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当按照()(GBZ/T203)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物品告知卡,告知卡应当载明高毒物品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等告知内容与警示标识。(B)

A.《高毒物品目录》

B.《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C.《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D.《高毒物品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实用指南》

 

227.在可能突然泄漏或者逸出大量有害物质的密闭或者半密闭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安装事故通风装置以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A)

A.报警装置

B.检测装置

C.探测装置

D.感应装置

 

228.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B)

A.警告性标志

B.放射性标志

C.指示性标志

D.安全性标志

 

229.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C)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230.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承担。(D)

A.劳动者

B.医疗保险

C.社会保险

D.用人单位

 

23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 )的规定,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A)

A.《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B.《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C.《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D.《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232.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未接受职业卫生培训的,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的罚款。(A)

A.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

B.6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

C.5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

D.6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

 

233.用人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已经对劳动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提请有关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并处()的罚款。(C)

A.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B.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D.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234.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或者材料,未按照规定提供中文说明书或者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的罚款。(A)

A.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B.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235.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确定。(C)

A.《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B.《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C.《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D.《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

 

236.用人单位应当首先通过“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进行电子数据申报,同时将()加盖公章并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连同有关文件、资料一并上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D)

A.《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表》

B.《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表》

C.《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D.《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

 

237.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日内进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D)

A.5

B.10

C.15

D.30

 

238.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日内进行申报。(C)

A.5

B.10

C.15

D.30

 

239.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日内进行申报。(C)

A.5

B.10

C.15

D.30

 

240.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日内进行申报。(C)

A.5

B.10

C.15

D.30

 

241.用人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自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内向原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注销手续。(C)

A.5

B.10

C.15

D.30

 

242.用人单位未及时、如实地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的罚款。(A)

A.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B.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C.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D.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243.用人单位有关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未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的规定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的罚款。(A)

A.5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

B.6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

C.5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

D.6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

 

244.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提供与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相符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危险化学品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粘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相符的()。(B)

A.化学品成分说明

B.化学品安全标签

C.化学品安全报告

D.化学品检测报告

 

245.( )是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全面负责。(A)

A.用人单位

B.职业卫生服务机构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D.职业健康服务公司

 

246.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A)

A.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

B.承担部分职业健康检查费用

C.由劳动者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

D.由劳动者部分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

 

247.用人单位应当选择由( )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确保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身份的真实性。(C)

A.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D.国家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248.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安排劳动者进行()的职业健康检查。(B)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应急时期

 

249.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有关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与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不适症状的;(二)劳动者受到急性职业中毒危害或者出现职业中毒症状的。(D)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应急

 

250.对准备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或者岗位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者离岗前()日内组织劳动者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D)

A.5

B.10

C.15

D.30

申明:以上内容来源职业病防治博士工作站,仅供参考,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平台,必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