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脑炎防治
时间:2016-04-22
来源:本站
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职业性森林脑炎是指劳动者在森林地区的职业活动中,因被蜱叮咬而感染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具有明显地区性和季节性。亦是我国法定职业性传染病之一。本病多见于森林区,流行于春、夏季节,病人常为森林作业人员。
本病经带有病毒的蜱叮咬侵入人体,进入人体的病毒数量较多或人体抵抗力低下时最易发病。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为流行高峰期。病毒在蜱体内可繁殖传代,因此,蜱既是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林区的作业人员为该病的好发人群。
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也有长达1个月者。患者一般突然发病,1~2日内达高峰,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颈和肢体瘫痪和脑膜刺激症。轻者起病多缓慢,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耳鸣、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经3~4天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重者起病急骤,突发高热或过高热,并有头痛、恶心、呕吐、感觉过敏、意识障碍等,迅速出现脑膜刺激症,数小时内进入昏迷、抽搐、延髓麻痹而死亡。
依据我国职业性森林脑炎诊断标准(GBZ88-2002),森林脑炎临床表现可分为:
1.轻度森林脑炎:突然发病,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温多在一周内恢复正常;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或IgG阳性。
2.中度森林脑炎:轻度症状加重,并出现颈项强直及阳性Kernig征、Brudzinski征等脑膜刺激征。
3.重度森林脑炎:在中度森林脑炎症状加重基础上,出现a.颈肩部或肢体肌肉迟缓性瘫痪、b.吞咽困难、c.言语障碍、d.意识障碍或惊厥、e.呼吸衰竭,五项中情况之一者。该病预后尚可,轻、中度森林脑炎患者治愈后可照常工作;重度森林脑炎患者恢复正常也可照常工作。
故进入林区作业人员每年3月前完成森林脑炎疫苗预防接种,疫苗有效期约为一年,每年均需重复注射疫苗; 在林区作业时应穿戴防护服,扎紧袖口、领口和裤脚口以防止蜱的叮咬;加强防蜱灭蜱可有效降低森林脑炎发病率。
蜱叮咬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清除残留物,早期行对症和支持治疗。发病后需要到专业医院诊断和治疗(如林区作业人员需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职业病院诊治)。确诊患者治疗结束后向劳动部门申请进行工伤鉴定和伤残鉴定。
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森林脑炎,由于接种后1.5-2个月方能产生抗体,故进入林区者预防接种应在3月份前完成;其有效期约为一年,故林区工作者每年均需重复注射疫苗。
综上所述,森林脑炎防治关键在于进行疫苗接种及发生蜱叮咬后及时有效治疗。